放假的時候,看了《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》,是之前滿紅的自我探索電影,茱莉亞羅勃茲飾演的女主角 Liz ,初出場的時候扮相精緻,散發出一種敏感、細膩、不食人間煙火的美女作家氛圍,初看讓人聯想到《慾望城市》的凱莉,一雙眼睛有種四處索愛、與自己斷聯的茫然感。
Liz 什麼都不缺,卻對生活的現況感到茫然,她拋出一個提問:「為什麼我感受不到幸福?」後來 Liz 選擇離婚,背負傷害前夫的愧疚感,踏上探尋自我的旅行。
很多人會透過旅行重新與自己連結,這部片也透過 Liz 前往的三個國家,循線點出了自我療癒的三階段:
1、Eat(生理)
2、Pray(靈性)
3、Love(愛)
透過這三段旅程,一步步展開女主角內外整合,達到身心靈平衡的探索之路。
I. Eat
”透過美食喚醒人類最原始的慾望,找回麻木的五感。”
第一段旅行到達義大利,可能女角是美食部落客的關係,在一切麻木之後,渴望從最單純的方式——吃,來喚醒麻木的生活感。
Liz 在這裡學會了純粹的放空,義大利朋友用一句:「無所事事的美好」回映了另一種生活哲學。
在這段旅程,Liz 擺脫自我批評的罪惡感,大口吃著 pizza,和朋友一起享受美食,再買一條大一號的牛仔褲,放過自己。
Liz 找回食慾、大啖美食反映出一個人擁有長假最常見的第一個階段:放縱。一把釋放層層束縛自己的習慣和社會期待,純粹滿足生理層面的慾望和享樂。有時候,偏要這樣才能感受到我們有在活著,是個會吃會喝的人。
這裡的慾望偏向是佛洛伊德所說的力比多(libido),是人生而本能感到興奮的動力,所以也常被翻為性衝動,性慾、食慾都是其中一種,這個欲力也是讓人實現自我的動力,若一個人失去力比多,連好好過生活都想放棄。
II. Pray
‘’神透過存在我的內心,成為我。‘’
第二段旅行到了印度,Liz 前往一間靈修中心,興致勃勃地想展開內在探索的旅程。
很多時候,人走到絕望、迷惘的境地,很常會不自覺往性靈方式走去,我們太過習慣從外在尋求答案,當外面找不到答案、也找得厭倦了,往往會在此時聽到:「透過冥想得到了生命奇蹟」之類的提示,讓我們嚮往開始向內求的旅程。
好玩的是,內在叫我們聽從內心,真的要靜下來時卻充滿挫折,大腦的念頭會將我們從東帶到西,再上天下地,偏不讓你如願走進內心深處。靜坐與其他學習技巧相反,對新手反而是最高的挑戰。
這是當我們太久忽略與自我連結時的必經過程,若願意耐心下來安住當下,跨過重重阻礙後,會開始與內心最深處的渴望會合,心會指引出你想走的道路,不管你敢不敢,他會持續鼓勵你去做,直到你放下倦怠和挫折為止。
Liz 在這階段放下了對前夫的歉疚、對自我的罪惡感,過往人生背負的包袱和各種情緒,得已在向內走的時候放下,與自己無法好好愛人的那一面和解。
神無處不在,透過你來顯現。
端坐在靈修中心中央看著大家唱誦梵唄,Liz 終於感覺到了自己內在的神性。神無處不在,透過存在每個人的心中,成為各式各樣的樣子,經由人類有限的肉體和時間體驗著各種經驗,學習在經歷各種傷痕之後,以愛的眼光看待自己與周遭一切。
因此,當你活著,就是活出神的千萬種樣貌之一,包含萎靡、茫然、快樂、光輝的一面。
III. Love
‘’ 為愛失去平衡,是生活平衡的一種方式。‘’
第三段旅行來到了峇里島,Liz 與當初賜予預言的藥師重逢,如果說前兩段旅程一個是純然的美食(生理)、一個是純然的信仰(靈性),峇里島兩者皆有,是混合兩者的豐盛悠哉之島。
茱莉亞羅勃茲飾演的 Liz 在這階段已與旅行前完全不同,眉宇鬆泛下來,整個人的氣場更加穩定,擁有靜坐習慣,不會因為無端自處的絕望而哭泣。
其實在 Liz 出發旅行前就有個有趣的小片段,暗示了 Liz 與自我的失聯,離婚後 Liz 交過一位男友,從事印度瑜伽與關注身心靈,閨蜜的老公在一次酒後吐真言,無心對 Liz 說了一句:
「你跟Steve(前夫)在一起時像 Steve,跟 David(男友)在一起時像 David。」
這句話敲醒了 Liz ,也踏上了旅行,從身體和心靈層面都得到了和解,卻還有個恐懼一直蟄伏她的心中:害怕受傷。
愛上人,會失去自己嗎?
Liz 在這時遇見了心動的對象菲利浦,然而好不容易找回了與自我的連結,會不會又在一場心碎的關係中四分五裂呢?愛上一個人之後,會不會再一次失去自己?這些恐懼困住 Liz 的腳步,因此在菲利浦確認承諾的前夕,Liz 害怕地退縮,最後衝口而出:「我不用透過愛你來證明我愛自己!」
這句話本該讓人感到溫暖,然而 Liz 喊出來的情緒卻充滿著害怕與抗拒,她將愛的人推離身邊,害怕再受一次傷。
在電影的轉折和收尾下,Liz 改變念頭投向菲利浦懷抱的動機雖然有點太草率和薄弱,然而在第三段旅程中, Liz 學會了和自我連結、與他人連結的平衡。
愛不是相互剝奪的數學遊戲
害怕受傷的愛人,是無法透過另一半多餘的愛彌補的。這不是一場數學遊戲,不是注滿對方心中的水位就可以讓他理所當然獲得安全感,安然與另一半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即使我們後來知道,愛是豐盛的,不會被剝奪的,這個愛人的勇氣仍需要由當事人自己長出來才行,唯有從自身湧動的愛會源源不絕,不需要一直靠跟對方索求來滿足自己的匱乏。
很多時候害怕失去自己,是因為我們會有種錯覺:一但我愛你了,我就不愛自己了,給自己的愛就不夠了,這是建立在愛是有限的匱乏認知下。
在一段擁有安全感和豐盛的關係裡,我的愛可以同時愛滿自己又安然愛著你,而你也是,因此我們可以各自分開做自己的事,也可以放心膩在彼此身邊,不用再害怕愛的匱乏。
結語
以上大概就是我看《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》的小小感想了,電影原文是《Eat, Pray, Love》,更直白、也更呼應了主題,這電影翻拍了作者的自傳式小說,當年只看了前半段,印象中書裡的內心描繪是更精彩的,電影上對於靈性探索的描寫需要顧及娛樂度,薄弱了很多,然而整部電影還是長達了 2.5 個小時!(好久XDD)
整體上來說,《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》還算一部有娛樂性的電影,如果陷入了人生倦怠和迷惘,這本書或電影是一個選擇,一個偏向娛樂放鬆的第一步棋,鼓勵你也踏上一個人的旅行吧。